赛罕区:办好“民生微实事” 汇聚群众“大幸福”-天天视讯
(相关资料图)
赛罕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实施社区党组织“民生微实事”项目,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快速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居民在家门口、于细微处感受到城区温度,切实提升民生质量、增进民生福祉、夯实基层基础。
昭乌达南路街道炼化社区召开社区“大党委”成立大会暨“民生微实事”项目审议会
坚持党组织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赛罕区结合城市基层党建重点工作,发挥社区党组织在服务群众中的主导作用,牵头组织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将党建引领、党群互动贯穿微实事项目实施全过程,让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把“民生微实事”作为社区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健全各级各部门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引导社区各类组织和群众积极参与,广泛开展意见征集、问卷调查,汇聚社情民意,真正做到“项目征集由群众提出,项目评议由群众参与,项目实施受群众监督,项目验收向群众公开”,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坚持为民服务、群众受益,寻求群众意愿的最大公约数,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完善群众参与机制,精准了解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把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着力提高群众“民生微实事”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充分发挥社区与群众联系最广泛、最紧密、最直接的优势,“民生微实事”项目直接交由镇街和社区推进落实,市、区负责统筹协调、资源支持和监督指导等,共建单位结合自身优势特点,大胆探索创新,主动融入街道社区建设,融合到“民生微实事”当中来,确保“民生微实事”项目取得实效。
坚持高质高效推进,保障结果程序并重。把议事协商作为“民生微实事”的必经流程,在项目征集、评议、确定、实施、验收过程中充分体现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社区骨干等的参与权,实现开门协商、开放协商,进一步激发群众的社区主体意识和自治意识,促进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聚、劲往一处使,实现“民生微实事”与基层群众自治双向互动、同频共振。建立“民生微实事”项目计划台账,细化配套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搭建“民生微实事”支撑体系,促进工作推进更加高效精准。
通讯员:钟睿
编辑:姬 磊
初审:张姝宁
复审:郭建国 陈臻
终审:王 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