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资讯:“一米线”折射执法温度与尺度
【资料图】
这几日,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城市管理局“火”了,事情的起因源于一条黄色的“一米线”。
当地城管执法人员在人流量大、门店较多的南门农贸市场和东门路沿线的商铺门口,试点施划了一米黄线。黄线内,商家可摆放展示商品;黄线外,消费者可自由选购。不仅有效避免了占道经营、堵塞人行道的行为,还改善、提升了市场的环境卫生、经营秩序。
当下,在全国多地多部门都在为恢复城市“烟火气”出台政策措施时,晋宁城管的“一米线”做法,看似简单,实则展现了城市管理者和群众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支持。在促进消费,为城市增添“烟火气”的同时,也体现了执法的温度和尺度。
在城市管理中,占道经营属“难啃骨头”之一,一味地采取强硬措施,只会加剧经营者与城市管理者间的矛盾对立,并不利于问题解决。
该如何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又方便买卖双方?晋宁区城市管理局的执法人员立足本地区实际,通过走访面谈,合理施划“一米线”,既满足了经营者摆摊设点的诉求,也方便了消费者选购商品,还收获了一波波舆论好评。
可见,管理者在执法中多一些人情味,多一点换位思考,就能换来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也充分证明:有温度的执法更能让人信服、更能打动人心。
但施划了“一米线”并不是就默许了占道经营,更不是把占道经营行为合法化。而是在依法治城的前提下,又充分考虑市场经营者的实际需求后的良法善治。
门前施划“一米线”的商户,需签订《承诺书》,严格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遵守“门前四包”规定,不得越线经营、占用消防通道、人行道等。同时,晋宁城管也表示将严格执法,对违规行为将及时进行教育整改,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给予处罚。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在一定制度框架下,经营者的行为才会更规范、更有保障。
城管是城市的管理者,执法时需要“以人为本”,不能只“刚”不“柔”,或只“柔”不“刚”,而要“刚柔并济”才能彰显执法的温度和尺度,让市场经营更加有序,环境卫生更加干净、文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