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钞机在轰鸣,我们终于找到天量货币最终去向! 世界焦点
大家一定看到了1月份的M2数据,达到惊人的273. 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 6%。
无数人为之震惊,这些可是钱啊!
就在很多人还在绞尽脑汁的想办法节省几分、几毛钱的时候,国家广义货币供应量已经以百万亿的速度在飞速增长。
(资料图片)
要知道,2022年末的M2余额是266. 43万亿元,疫情开始之前的2019年末M2余额是198. 65万亿元,很多人还念念不忘的四万亿大放水2008年,年末M2余额仅仅只有74. 52万亿元。
通过以上这些数字的对比,相信大家应该感受到了货币增发数量。
毫不夸张,只能用“恐怖”一词来形容,自2008年四万亿潘多拉的魔盒被打开后,中国印钞机就在日夜不停的轰鸣。
而且,速度正变得越来越快。
不过很多人好奇的是,印发了这么多钱,到底去哪了?
你说进入到房地产?
疫情三年房价没有大涨。
进入到民生领域?
物价也没有出现暴涨,一直在温和上升。
很多人说,钱都在金融体系内空转,没有流转出来。金融空转是一个中国独有的名词,如果流转不出,那超发货币干什么?
仅仅是为了偿还之前欠下的债务?
确实有这种可能,但是别忘了上面的数据,仅2023年1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就同比增加了12. 6%,说明我们国家印钞速度正在变快,所以事情不仅仅是偿还存量债务,金融空转那么简单。
货币肯定是有最终去向的!
那钱到底去哪了?
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要从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去寻找。
投资、消费和出口!
现在的情况就十分明显,消费持续萎靡,外贸形势严峻,而且这两个领域不太需要超发天量货币来支持。
因此,唯一剩下的选择就是投资。
事实上,这也是我们拉动经济唯一切实可行的办法,那就是大基建。
是的,就是那个从2008年开始被公众熟知,并且感官越来越低的大基建。
在天量货币的支持下,中国这个基建狂魔再次向前狂奔。
经济形势不好,国家给出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法就是天量货币+天量基建组合。
因此,我们不出意外地看到1月份各地陆续发布的大基建开工项目清单,几乎全部超预期增长,在很多人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全国上下正一片火热。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深圳!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深圳规划要达到1万亿规模的大基建项目,让人感叹,如果连深圳这种产业集中地方都需要靠基建投资拉动,更别说其他城市。
毫无疑问,国家正在疯狂的放水拉动基建,试图拯救岌岌可危的经济,在很多人仍沉浸在08年的四万亿之中时,我们已经悄无声息的进入到百万亿时代。
相信大家对于这一做法,是心有疑虑的。
道理很简单,我们已经搞了那么多年的基建,收益高的和必要的民生项目已经全部建设完成了,基建投资获得的边际收益正越来越少。
继续建设下去,容易就造成严重浪费。
问题是,如果连普通人都知道的事情,上面能不知道吗?
肯定也知道,但稳住经济更重要,先把经济稳住再说其他。
浪费已经是一个小事情,有没有什么负面效果,比如房价大涨,物价大涨之类的,说实话,现在已经顾不得了,在经济下行压力面前,很多原则性问题都不再重要。
就像很多人差距的那样,我们最近一些政策和之前的供给侧改革等要求截然相悖。
是的,确实有这种倾向,最典型的的例子就是房地产,从房住不抄到重申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买房就是消费,这一切行为背后原因就是要先把眼前稳住。
因此,我们不出意外的看到这么一条新闻,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正变得火热,疫情三年下跌的房价已经全部涨回。
唉,令人叹息,痛心疾首……
恐龙没啥可说的,真是国家一片苦心。
轰鸣的印钞机,疯狂的大基建,还有可能出现的狂热房地产行业。
它们,所有一切又都回来了,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更加庞大的剂量。
至于世人能否理解,已经不再重要。
至于产生严重问题,那也不再重要。
反正所有问题都是将来的事情,我们要相信后人的智慧,一定会解决所有困难的。
欢迎关注财恐龙!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
一起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