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服务国家战略 助力文化传承
8月底,第九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在中国四川峨眉山成功举办。本届赛事设境内、境外两大部分和个人、对练、集体三大类项目,涵盖传统武术多个流派,吸引了来自53个国家和地区的6649名运动员、教练员前来参赛。
(相关资料图)
作为我省省队校办的学校之一,贵州省武术集训队、贵阳市兴甫武术学校组队参加了比赛。22名参赛选手与全国高手过招,沉着冷静,稳扎稳打,最终取得了13枚金牌、12枚银牌、18枚铜牌的好成绩。
贵州选手的赛场风采
以武会友促进文化自信
据了解,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是目前全球武术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大型体育盛会,被誉为“武术界的奥运会”。为武搭台,以武会友。作为一项全球传统武术爱好者共同参与的国际赛事,该项赛事为各个年龄段的参赛者提供不同的竞赛项目,成为各国选手交流文化、切磋技艺和增进友谊的平台。
太极拳、八极拳、查拳、虎鹤双形、象形拳、洪拳、剑术、双刀、南棍、双鞭、朴(大)刀、九节鞭、南棍、器械对练,传统武术比赛的门类可谓五花八门,每个项目都代表着一项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技艺的传承。传统武术源远流长,多年来,传统武术在服务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助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互鉴等方面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贵州选手的赛场风采
作为本次贵州代表队领队的兴甫武术学校董事长助理张雨楠告诉记者:“近年来,传统武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如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这类的大赛每次都能吸引诸多国际友人参与,甚至部分传统武术项目冠军会由外国友人夺得。”
赛事主办方则表示,不同的武术流派在这里交互碰撞,不同肤色的爱好者在这里展现激情。这样一次全球武术爱好者共赴梦想之约的武林盛会,也是一次全球友人沉浸式感受中华传统武术魅力的盛宴。
作为国家级运动健将代表贵州入选中国武术国家队的兴甫武术学校总教练隋天琦表示,传统武术不仅是爱好,更是一种为民族提供文化自信的重要传承。他告诉记者:“小时候练武是因为自己比较皮,长大后懂得的东西逐渐多了,对于武术精神的理解也渐渐多了起来,让我的人生很是受用。如今,我只希望将我理解的传统武术精髓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武术并喜欢上它。”
贵州选手的赛场风采
三十年底蕴助力贵州传统武术发展
2004年贵州省体育局授予贵阳市兴甫武术学校“贵州省青少年武术训练基地”,随着省队校办的大力推进,2018年3月贵州省体育局在兴甫武术学校为“贵州省武术集训队”授牌。在省队校办的推动和兴甫武术学校的努力下,六合拳、六合刀、行剑等传统武术项目现已成功申请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兴甫武术学校成立于1994年,有着近三十年的办校底蕴。至今,学校累计培训学员超过3万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武术专业人才,如法国国家武术队教练侯林也曾是该学校学员。学校还在各类市级、省级、国家级乃至国际级武术赛事中共获金牌539块、银牌327块、铜牌240块。1999年、2003年、2007年三次蝉联贵阳市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学校”荣誉称号。
外国参赛选手
对于学校教育这块,张雨楠谈道:“‘崇德 尚武,励志 信勇’一直是学校坚定的信条。除了学习武术技术以外,我们更看重运动员的武德教育,习武先习德,先会做人再做事,每一次出去比赛,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单位,一个地区,或者一个省,我们代表的是习武者应该所具有的优良传统美德。”
武术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从一代人传到另一代人。在一直扎根武术运动中的隋天琦看来,最重要的是,后辈在学习武术时要明白为什么这么练,不能只学习别人的套路,就拿到场上去用,而是要深刻理解这样练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再去演绎,打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便是如此。武术比赛的精髓就在于运动员是在通过多年的积累演绎自己对武术的理解。
近年来,贵州传统武术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相比于国内的武术大省,我省传统武术的普及度和推广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作为省内资历最为深厚的武术学校,我们希望通过进校园、国际化等多种方式结合,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武术,加入传承发扬这一优秀文化的行列中来,同时也为我省传统武术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张雨楠说。
来源 《贵州体育报》
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曦源
图 受访者提供
视觉 李若莹
编辑 张紫莹
二审 虞富文
三审 王晓峰
标签: